_MG_5434  

 

清代琥珀龍頭簪,長度:66mm,寬度:14mm,高度:20mm,重量:19g。
 

 

_MG_5454  

 

髮簪在中國的歷史相當悠久,是由「笄」發展而來,是用來綰定髮髻或冠的長針,材質十分多樣,主要有竹、木、牙、角、玳瑁、玉、琥珀、陶瓷、骨、金、銀、銅、鐵等,並以各式珠寶做為點綴。古代女子十五歲行加笄之禮,以簪束髮 ,以示成年。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儀制度嚴謹,見其服便能知貴賤,髮簪材質的不同,可用來區分地位的尊卑,王后、侯妃、夫人使用玉製簪,士大夫與其妻則用象牙簪,而一般平民百姓只能佩戴骨簪。漢代以降,簪子的佩帶不再被嚴厲的禮儀制度約束,發展出的形式種類日趨繁多。《史記。滑稽列傳》言:「前有墮珥,後有遺簪, 髡竊樂此,飲可八鬥而醉二參。」《後漢書。輿服志》曾有:「黃金龍首銜白珠,魚須擿,長一尺,為簪珥。」的記載。唐宋兩代髮簪十分盛行,在許多繪畫中常見滿頭插簪的婦女形象,杜甫的《春望》中曾述:「峰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。 白頭搔更短,渾欲不勝簪。」宋代文豪陸游的《入蜀記》中也曾記載:「未嫁者,率為同心髻,高二尺,插銀釵至六隻,後插大象牙梳,如手大。」 客觀描述著當時川蜀女子一帶女子的流行穿著。明清時期的髮簪特色在於簪首,以花鳥魚蟲、飛禽走獸等自然元素作為簪首的形狀,明代權臣嚴嵩遭抄家時,家產被集為《天水冰山錄》一書,其中關於髮簪名稱的紀錄就有「金梅花寶頂簪」、「金菊花寶頂簪」、「金寶石頂簪」、「金廂倒垂蓮簪」、「金廂貓睛頂簪」、「金崐點翠梅花簪」等,極盡奢華。此件作品為琥珀龍頭簪,簪尾已遺缺,龍型飽滿威武,炯炯有神,相當罕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art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