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兔紋果核微雕小章一對,長:14mm,寬:12mm,高:10mm,重量:1g。(單顆)
康熙年間,廣東羅定州知州宋起鳳曾著有一篇《核工記》,描述自己的四弟得到了一枚以核桃雕刻而成的墜子,長五分,寬四分,上頭刻了整座山,山腰處刻有一座城,城內的每座樓都清晰可數,頂部有一座高樓,樓門內有一人手持鼓錘,面容像似被寒風凍得發抖。山腳處另刻有一座廟宇,藏在三棵松樹內,松樹下有兩扇可開闔的木門,門內有一僧人,側著身聽著門外的聲音。記述自此,已可見此件核雕墜子精細的程度,直至佛經中「芥子納須彌」的不可思議之境。
核雕作品的形制可分為擺件、掛件和串珠三種,擺件以核舟最為常見,掛件多為扇墜、珮件,珠串則是以多枚果核串連成手珠、念珠等。此件作品為核雕印章,形制十分稀有,以兔子為主題紋飾更是少見,相當特殊。
全站熱搜